个体工商户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2021-09-10 01:52:42
尽管就单体而言,个体工商户具有规模较小和经营分散的特点,很难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但就整体而言,个体工商户的经济总量和社会贡献则令人瞩目。个体工商户对我国经济社会的贡献至少可以归纳为三方面:
1、创造就业岗位,节省国家支出
王立丁等认为,个体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吸纳就业及安置下岗职工、繁荣经济、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何伟指出,除农民、农民工之外,个体工商户可能是我国第三个最大的弱势群体。正是这个弱势群体的自我救赎,解决了8000万人的就业问题,为当代中国的社会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的失业人口统计口径仅包括城镇登记的失业人数,2012年为900余万人,未包括农村进城的失业人群等庞大的城市流动人口。按照全统计口径,我国的真实城镇失业率=公开失业率+隐藏性失业率+下岗工人失业率+农村流入失业率,应远超出城镇登记的失业人口。2013年,我国仅高校毕业生就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并刷新历史记录,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年12月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的数据,城市家庭普通本科毕业生的失业率为12.3%,农村家庭毕业生失业率高达30.5%。失业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将以个体工商户的形式开展经营活动,实现自我就业,进而减轻失业对社会的压力。
除了不需要政府的资本投入之外,个体工商户还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失业救济金的发放。根据政府规定,失业救济金的发放不得低于当地公布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若按此标准计算,2012年全国个体工商户自主创业为国家节省的失业救济金为8000万*438=350.40亿元/月,即每年4204.80亿元。这个结果由于未剥离个体工商户中的农业富余劳动力,难免会受到质疑。但这里认为,既然这类群体主要在城镇创业和工作,已经脱离农业劳动,加之国家对农业富余劳动力城镇就业也应提供某种社会保障,这一数据对衡量个体工商户的社会贡献依然有重大参考价值
2、提供低价产品,缓解社会矛盾
个体工商户的行为直接受市场机制的调节,通常根据市场需要决定生产什么、为谁生产和如何生产。经济转型使我国在面对贫富悬殊问题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中低收入人群,这些人群是商品和服务消费的价格敏感者。个体工商户通常能够通过对各类交易费用的节约,以及有效控制生产经营成本的路径,直接用可以接受的价格和服务响应这类需求。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物价上涨对中低收入人群的冲击,而且也倒逼个体工商户提高经营水平和改善管理方式。根据对武汉市个体理发店的调查,作为个体工商户,他们的定价与连锁美发公司的定价差距悬殊。
个体工商户提供的服务价格远低于正规公司。由于美发服务业的定价并不能代表其他行业,因此不能以此为依据计算个体工商户为社会带来的消费者剩余。关于价格对比的现实状况是,同等条件下,个体工商户提供的商品及服务价格与提供同类商品和服务的企业相比均有一定的折扣,否则会由于缺少竞争优势而失去生存条件,这相当于前者为中低收入居民创造的消费者剩余。以2011年个体工商户的销售收入为基数,如果提供的折扣比例为10%,则为102433.31*10%=10243.331万元,如果为20%,则为20486.662万元。由此可见,个体工商户在满足中低收入人群刚性消费需求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3、上缴大量税收,新增国有资产
长期以来,理论界就存在一种错觉,似乎国有资产是国有经济主体创造和贡献的。且不说我国存在税收和利润贡献与其廉价取得的资源不相匹配的问题,即使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就因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累积了因农村、农业和农民贡献形成的国有资产存量。严格意义上讲,国有资产就是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承担非国有经济主体不能干、不愿干和不敢干,而经济社会发展又不得不干的事情。如果以为国有经济组织就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那么国家势必与民争利。所以,这里认为国有资产的形成更多需要公平税负予以实现。我国个体工商户几乎在没有任何国家投资的条件下,为国家贡献了数量可观的税收,如2011年我国税收
总收入为9.57万亿元,个体工商户贡献的税收为4052亿元,占比为4.23%,人均贡献税收5099.88元。这一数据至少表明个体工商户贡献了增量国有资产,作为纳税人,他们理应得到相应的权利。
好得灵工,好得科技旗下的灵活用工平台,为企业、创客、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提供税筹优化、社保优化、个税优化、用工管理等一揽子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