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中员工激励存在的问题
2020-10-10 07:21:10
1、员工状态不佳才激励,人才重视度不够
首先是企业管理者的思想认识问题,很多管理者都认为,当员工在状态不佳、责任不强、频繁出现错误的时候,才需要采取激励的措施。而且只有能引起管理层重视的时候,才会考虑员工的工作状态是不是出现了问题,其他时候不会过多考虑员工的实际需求。还有部分管理者认为日常的口头几句表扬就是激励,没有把激励当成一种重要的提升员工士气的重要手段。其结果一目了然,很多企业出现了员工流动性大的问题,当过多的员工选择离开时,公司管理者这才认识到激励的重要性,但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时机。另外,在我国还有部分中小企业,本来企业的员工人数就不多,管理者还不懂得如何珍惜人才,在整个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从来不采取激励方式,也有的企业,仅仅是口头上重视人才,行动上却还是一如既往。不重视激励措施的实施,不采取积极的激励方式,脱离了社会发展中员工对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求,继续沿用落后的管理模式,势必将企业推上覆灭的道路。
2、激励有失偏重,措施形式单一
激励措施实施的前提是从员工的需求出发,但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很多企业管理者也在积极推行激励政策,但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是管理者忽视了员工的内心需要,导致相同激励手段应用到所有员工身上,这种单一的激励方式会出现经济学中的边际效应递减,就是员工长期得到的都是同一种激励结果,慢慢地就会适应这种方式,最后对激励不抱任何期许。这样的激励方式不仅浪费了企业的钱财,同时效果不显著,甚至会出现更差的结果,员工离职。激励有失偏重,措施形式单一,是因为企业管理者没有理解及理论的内涵和原则,不懂得相同的激励措施不能永久使用,也不能应用到所有员工身上。
3、激励平衡、过度激励、盲目激励
事实研究表明,很多企业在实施激励的过程中,都没有一个真正的衡量标准,考核机制不完善导致激励就是走过场,评先进都是轮流制。这种企业管理下,先进的员工慢慢懈怠了,本来就不精进的员工更加懒惰,让落后的员工拖着整个企业下滑。这种激励方式让员工看不得努力的必要性,企业也就没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另外,还有的企业管理者推崇过度激励,认为激励要多多益善,强度越大效果就越好,但实际是过度的激励方式,会给员工强大的心理压力、心理暗示。当员工无法承受住这种心理压力或者心理暗示时,当压力过大而找不到宣泄方式时,员工会选择跳槽。此外,还有的企业管理者喜欢“跟风”,看到其他企业开展激励方式,便在自己的企业效仿,但这种盲目的效仿根本没有效果。因为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员工的实际需求也不同,这种纯照搬、抄袭的激励方式,盲目性太大,激励效果太差。合理的借鉴是必须的,但直接套用其他企业的激励措施,不满足自己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往往带来相反的效果。
4、缺乏考核依据,缺乏沟通
没有考核依据,或者考核依据不完善,难以对员工进行合理的业绩考核。现实表现为企业效益好的时候,领导脑袋一高兴就发奖金,也没有做深入研究,很随意的就看着企业效益发放一次奖金。另外,大多的企业奖金分配的流行做法是企业中职位高的多发一些,普通员工就少发一些,这样的奖金分配机制演变成了“大锅饭”,人人都能分一杯羹,只是分多分少的问题[10]。此外,还有很多企业在奖励分配后,没有跟员工取得及时的沟通,导致激励沟通不畅,激励之后无反馈,这样的激励,效果就大打折扣。激励政策缺乏必要的沟通,员工与企业领导层就脱节了,领导不了解员工需求,员工处于一个完全闭塞的环境中,只知道干活,想象一下这样的企业员工会有高积极性吗?
5、重激励、轻约束
调查发现,中国企业界有两种激励现象,一是轻激励、重约束,很多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另一种是重激励、轻约束,很多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这两种模式都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引发企业人才的流失。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仍然是体制问题,表现为国有企业不珍惜人才,所以只靠约束留人,而民营企业实力不够,怕有效的约束力挽留不住人才,所以只靠激励留人。但企业对激励的重视不够和没有制度约束的激励行为,都使得企业很难取得较大的成功,人才的流失一直都在发生,而且很多时候人才也会慢慢走向平庸。
好得灵工,好得科技旗下的灵活用工平台,为企业、创客、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提供税筹优化、社保优化、个税优化、用工管理等一揽子解决方案。